绥宁县竹编工艺融入职教课程,校企共建非遗工坊助力传承与发展

原创
木粉站群 1天前 阅读数 23 #宝庆特色
绥宁县竹编工艺融入职教课程,校企共建非遗工坊助力传承与发展

近年来,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,各地纷纷采取措施,将传统工艺融入职业教育,培养更多传承人。近日,湖南省绥宁县竹编工艺成功入选职业教育课程,并与当地企业共建非遗工坊,为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绥宁县位于湖南省西部,拥有丰富的竹资源。竹编工艺作为当地一项传统手工艺,历史悠久,技艺精湛。然而,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,传统工艺逐渐被边缘化,传承面临困境。为改变这一现状,绥宁县积极探索创新,将竹编工艺纳入职业教育体系,培养新一代传承人。

据了解,绥宁县竹编工艺入选职业教育课程后,学校将竹编工艺作为一门专业课程,从原料采集、工具制作、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系统教学。同时,学校还邀请当地竹编工艺大师担任客座教授,为学生传授实践经验。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,让学生全面掌握竹编工艺的精髓。

此外,绥宁县还与企业共建非遗工坊,为竹编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。非遗工坊集生产、研发、销售于一体,旨在为竹编工艺传承人提供展示平台,同时拓展市场,提高产品附加值。在非遗工坊,传承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艺,创作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竹编工艺品。

校企共建非遗工坊,不仅为传承人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,还促进了校企合作,实现了资源共享。企业通过非遗工坊,可以了解市场需求,调整产品结构,提高产品质量;而传承人则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,拓宽销售渠道,增加收入。

在绥宁县竹编工艺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,政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政府积极出台相关政策,加大对竹编工艺传承与发展的支持力度。例如,设立专项资金,用于扶持竹编工艺传承人;举办各类竹编工艺展览,提高社会关注度;开展竹编工艺培训,培养更多传承人。

如今,绥宁县竹编工艺在职业教育和非遗工坊的助力下,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并学习竹编工艺,传承人队伍不断壮大。在不久的将来,相信这项传统工艺将在新一代传承人的手中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。

总之,绥宁县竹编工艺入选职业教育课程,校企共建非遗工坊,为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。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高竹编工艺的社会地位,还为其他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。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,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将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。

推荐文章
热门
标签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