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年来,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,越来越多的留守妇女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湖南省绥宁县创新推出“妈妈工厂”模式,通过推广这一模式至全省,预计将解决2万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,助力乡村振兴。
绥宁县“妈妈工厂”模式,是指以家庭为单位,将农村留守妇女组织起来,利用家庭空闲时间和家庭条件,在家门口开展手工艺品制作等劳动,实现就地就业。这种模式既方便了妇女们照顾家庭,又增加了家庭收入,深受广大留守妇女的欢迎。
绥宁县“妈妈工厂”模式的成功,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企业的积极参与。政府通过提供资金、技术、培训等支持,帮助企业解决生产、销售等难题。企业则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为留守妇女提供就业岗位,并保障她们的合法权益。
目前,“妈妈工厂”已辐射到绥宁县的多个乡镇,涵盖编织、刺绣、剪纸、竹编等多个领域。留守妇女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,既能照顾家庭,又能增加收入,实现了家庭、社会和个人的共赢。
为了让“妈妈工厂”模式在全省得到推广,绥宁县积极总结经验,制定了一系列推广措施。一是加强宣传,提高社会各界对“妈妈工厂”模式的认知度;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其中;三是加强培训,提高留守妇女的技能水平;四是搭建销售平台,拓宽产品销售渠道。
据了解,绥宁县计划在全省范围内推广“妈妈工厂”模式,预计将解决2万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。这一举措将为全省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,助力脱贫攻坚。
首先,推广“妈妈工厂”模式有助于提高留守妇女的生活水平。通过在家门口就业,留守妇女们可以增加家庭收入,改善生活质量,为子女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。
其次,推广“妈妈工厂”模式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。在制作手工艺品的过程中,留守妇女们不仅学会了传统技艺,还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。
再次,推广“妈妈工厂”模式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。通过发展特色产业,带动当地经济发展,增加农民收入,助力脱贫攻坚。
总之,绥宁县“妈妈工厂”模式的成功推广,将为全省留守妇女就业开辟一条新路径,助力乡村振兴。相信在政府、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,这一模式将在全省遍地开花,为更多留守妇女带来希望和幸福。